“故,舊也。”、“事,職也。”故事二字,有舊事、舊業(yè)、典故、先例等含義。
17世紀(jì)中葉,明清王朝嬗更,社會由分崩走向整合。經(jīng)清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朝的努力,至乾隆時期始成“全盛”之勢,此期中國制瓷工藝亦達到了歷史巔峰。作為中國政治、經(jīng)濟和宮廷藝術(shù)載體的清代官窯瓷,其所載的典故和舊事不勝枚舉,它們與時光和清代官窯瓷的制作者、使用者一起,共同組成了鮮活的清代官窯史。
在清宮檔案中,詳盡地記載了皇帝對官窯瓷器在紋樣、造型、用途和質(zhì)量、數(shù)量等方面的要求以及御窯廠方面的回應(yīng);今天,觀眾朋友們通過這些展品不僅可以窺見到御窯官們的執(zhí)行力和窯工們的智慧,同時,也與展品一起完成了一次美好的審美體驗。
本展覽精選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有關(guān)皇家祭祀、日常膳食、慶壽、大婚等方面所用到的清代官窯瓷器,以食、時、使三個近音詞作引,從有據(jù)可查的史料出發(fā),通過展品說故事,旨在傳達給觀眾朋友們展品的本體魅力及其歷史價值。從而體味那亙古不變的,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


|